<
    一些正在给自家女儿裹脚的人家赶紧松了脚,担心被官府的人责罚,毕竟就连苏氏那样的大家族都被皇帝斥责,他们平民小百姓也只能随着政策走。

    霍瑾瑜看到民间的这一通反应,只能苦笑。

    有时候你苦口婆心地劝百次、千次,不如一次杀鸡儆猴的威慑力,

    为此,霍瑾瑜上朝时表示:“众爱卿,民生艰苦!朕又思念起先皇,不如大家再写一首诗词悼念先皇,顺便痛斥民间裹脚不正之风。”

    百官:……

    得!又来了!

    先皇,你管管你家儿子吧!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七月中旬,霍瑾瑜任命谢少虞为汾州临滨盐官,负责监督淮盐的储存运输转销,即日启程,不得耽搁。

    消息一出,大家就知道谢少虞这是被贬了,被陛下厌弃了,对比顾问处的其他学士外放官职,谢少虞的盐官就有些不值一提了,更不用说许多人都是一方主官。

    许多人推测,估计陛下不满谢少虞身为顾问处学士,却亲自下场弹劾苏氏地方官员。

    没想到陛下这次气性这么大,就连谢公都不管用,将谢少虞一下子贬为一个小地方的盐官,想着翩翩矜贵公子要在小地方受气,引得不少人心疼。

    谢少虞接道旨意后,坦然接受,将手中的工作交接给其他人。

    洛平川望着他,叹气道:“谢兄,你莫要怨陛下。”

    顾问处的学士是服务陛下的,辅助陛下处理政务,若是过多干预朝政,尤其亲自下场,会带来坏影响。

    谢少虞淡然一笑,“我知晓。洛兄不必担心,正好这些年我也累了,也可以歇歇。”

    徐於菟不满道:“谢少虞,你真是打的好算盘,陛下让你去地方,可不是让你去享福的,你好好干,早点回来给我们分担工作,否则我若是累死了,做鬼也不会放过你。”

    谢少虞:……

    “咳……咳……”廖修远轻咳两声,插嘴道:“谢兄,我虽然来的时间不长,不过可以保证,若是事务多了,应该会比徐兄更早做鬼,到时候吓到你,还请你见谅。”

    “你们啊!”谢少虞唇角终于露出舒心的微笑,无奈道:“好好好,既然你们这样说了,我就不得不从了。”

    徐於菟等人见状,也满意地笑了。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霍瑾瑜在卧榻小憩时,内侍前来汇报,说谢少虞在殿外候着,想要见他一面。

    霍瑾瑜懒洋洋地掀起眼皮,“见什么,他当初弹劾的时候就没有和朕通气,现在要走了,就更不需要了。”

    韩植小声道:“陛下,您又不是真的将谢大人给丢了吧,要不见面勉励一下,让谢大人走的踏实。”

    “哼,他是去地方当官,又不是快要死了,谢公的外孙没那么脆弱,你让他走吧。”霍瑾瑜翻身,直接用后脑勺对着韩植。

    韩植叹气,整理了一下长袖,走到殿外,将站在阳光下的谢少虞拉到阴影处,“谢大人,陛下这几天处理政事繁忙,身困体乏,此时正在小憩,您不如回去吧,陛下没怨您。”

    谢少虞唇角微压,叹气道:“公公不必安慰,我知道此事是我做的不对,陛下气我也是应该的,还请转告陛下,少虞到了临滨后,一定为民造福,不负陛下所托。”

    “好的!好的!奴才一定,一定!”韩植连连应下,看着头顶的日头,推着谢少虞,让他快些回去,不要再晒了。

    谢少虞见状,也不再耽搁,大步离开了。

    韩植撑着眼帘,看着谢少虞离开的背景,用帕子擦了擦额头的热汗,又望了望头顶火辣辣的烈日,心中叹气,这个时候赶路,真是遭罪啊。

    回到殿内,沁凉的空气不禁让韩植舒心一笑,再次擦了擦汗,见霍瑾瑜没在卧榻,而是在研究一张地图,他凑近一看,陛下指尖所指的地方正是汾州临滨。

    韩植就听陛下呢喃道:“洪涝、干旱、海潮……谢少虞,发挥你的能耐吧。”

    第68章

    谢少虞出了宫门,刚到学士宅门口,就看到门口堵了一辆马车。

    仔细一看,是宋府的马车,来人是谁已经不做猜想了。

    在马车小憩的宋致听到动静,推开车窗,看到他回来,挑了挑眉:“我听说你被陛下厌弃了,作为老师,还是要来开导你一下的。”

    “老师!”谢少虞拱手行礼。

    两人进了宅院。

    宋致打量了这宅子,有些惋惜道:“可惜啊!还以为你还能再占一两年,没想到这么快就要挪地方了。”

    谢少虞请宋致进正厅,仆人上了凉茶退下,宋致撑开折扇,缓缓晃悠,丝丝凉风降低了身上的热意,“陛下将你派到临滨,听说那里的鱼货丰美,到了地方,别忘了给为师多送一些当地的特产,让为师也尝尝。”

    朝上一些不长眼的人说陛下厌弃了谢少虞,也就是那些看热闹不嫌事大的人附和,陛下怎么可能舍得谢少虞的本事。

    而且虽说谢少虞此次擅自弹劾苏氏,但是陛下对苏氏也没有手软,虽然才伤了苏氏一半的根基,但是动手时可没少收拾与苏氏关系密切的南方世家门阀,一些世家甚至比苏氏伤的还深。

    现在南方许多地方都在讨论裹脚这件事到底是对是错,可以看出有许多与苏氏交好的人在下力气洗白,表示女儿家生来就是要娇养的,女子裹脚更容易嫁到好人家,若是因为大脚,一些人变成了老姑娘嫁不出去,岂不是家族的丑闻……